沉浸式戏剧《红色记忆》
□ 许其兵
(资料图)
3月15—30日,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在南京成功举办,吹皱一池春水,有效激活南京小剧场戏剧市场,使得小剧场戏剧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参演的小剧场剧目,包括13部我省最新“孵化”的原创剧目,7部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的优秀剧目,在题材内容、艺术呈现、参与主体等许多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特点,生动展现了南京城市文化的活力生机和江苏小剧场剧目创作的精神风貌。
题材内容广泛多样
纵观20台参演剧目,其表现主题丰富多样、关注领域广泛多元,既有历史题材,又有现实题材,既有革命题材,又有儿童剧目,有效拓展了当下江苏小剧场剧目的表现范畴。
小剧场剧目一向以先锋性、实验性、探索性著称,但本届小剧场单元有4部剧目聚焦革命主题,反映革命历史,显得难能可贵。话剧《影剧院之夜》和《0423》都讲述了在南京发生的隐蔽战线的故事,一个以1931年顾顺章叛变为背景,作为隐蔽战线的地下党面对国民党的盘查用生命完成情报的传递;一个是在解放军势如破竹、陈兵江北之际,南京电信局话务科代号“朱雀”的地下党员战胜困难,顺利“助攻”南京于1949年4月23日胜利解放。越剧《妈妈》和沉浸式戏剧《红色记忆》则直接取材真实的革命历史,正面再现雨花英烈孙津川与母亲的故事和南京江北新区的红色历史。
本次参演剧目中有8部剧目是现实题材作品,占到剧目总数的四成,成为本届小剧场单元的“重头戏”,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命题,也充分说明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部分现实题材剧目聚焦当下中国的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比如,《高二,不慌》关注当下中国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展现教师、家长、孩子们的悲欢喜乐;话剧《我要见市长》以普通农民要见市长的喜剧故事,艺术再现中国广大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柳琴戏《渔歌》以长江十年禁渔为背景,反映渔家百姓生活冷暖和生态文明建设;话剧《生日》以一个家庭的三个子女为母亲庆祝生日为贯穿线,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巨变;话剧《疾走天使》聚焦平日较少受到关注的特殊群体——120急救医生,塑造出真实感人的医护工作者形象;话剧《幕下的人》在舞台上呈现“乡村放映员”这一特殊职业,唤醒人们对露天电影的特殊情感记忆。
本次参演的3部历史剧,都是以江苏历史名人为题材,富有江苏地域文化特色,凸显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昆剧《千年一叹》演绎明末清初苏州才子金圣叹的传奇人生,话剧《半世随园》讲述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的“半生故事”,锡剧《红豆》描写南朝梁代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和女尼慧如的情感生发,不仅让我们重温了曾经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历史故事,更让我们与这些历史人物展开了特定环境下的心灵对话。
表现形式多姿多彩
本届小剧场单元的各个剧目在题材的新颖、思想的新锐、情感的深刻以及表现形式、呈现手段的探索创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大多数剧目能够紧扣一个“小”字,舞美坚持小而精,演员规模小而表演优,主题能够以小见大。也有一些剧目模糊了“大、小”的概念,小剧场特征并不十分明显。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传统戏曲的广泛参与,既有典雅精致的昆剧,也有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如锡剧、扬剧、越剧、柳琴戏等等。这些戏曲剧目,既有别于传统剧目的审美精神,也不同于大型剧目的呈现,不管是表现手法、舞台调度,还是音乐风格、舞美装置,都被赋予了更强的时代气息。比如,《千年一叹》以梦境的方式,让金圣叹与其批注的《水浒》人物李逵、《西厢记》人物张生进行直面对话,颇有些关公战秦琼的感觉,但这种跨越时空对话的特殊语境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5部戏曲剧目的舞台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比如舞台装置精致,演员服装华美,表演身段雅化等等。但也要引起警惕的是,这些共同特征也许不一定是好事,如果各个戏曲剧种能够更加强调自身特色,特别是地方戏曲剧种的地域性、通俗性、烟火气,可以会有更好的艺术呈现,也更能受到观众的欢迎。
作为小剧场剧目的主力军,话剧占到本届小剧场单元剧目总数一半以上。这些剧目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在舞台表演、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带来一些令我们惊喜的观赏体验。
在《心房间》里由两个演员饰演女主人公的真身和潜意识,一个平静务实,一个张扬犀利,这种表演方法新颖且有意思,能够让观众直接感受角色心理的矛盾与复杂。
《影剧院之夜》所有的剧情和表演都在白匣子中完成,以此将写意视频、实时影像与演员真人表演结合起来,产生虚实相生的舞台效果。《0423》的舞美设计也别具匠心,搭架了一个伸出舞台、接近观众席的表演平台,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与参与感。
《我要见市长》是所有剧目中唯一的轻喜剧,通过朴实却又倔强的牛二、上进却又圆滑的村长等人物形象和农民牛二在脱贫致富后想要见市长被误会是“上访”等啼笑皆非的故事,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中文系》是表现手法最为先锋、探索意识最为强烈的一个剧目。它将真实的历史事件、网络穿越、流行音乐等元素杂糅于一体,舞台表演也不按常规“出牌”,引发了观众争议——但这也许正是导演的用心所在。
参与主体丰富多元
在本届小剧场单元的创作单位、演员主创、演出场地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当前小剧场剧目创作的蓬勃活力,参与者众多,热爱者广泛。
比如小剧场剧目的创作单位,既有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南京市话剧团、南京市越剧团等7个文艺院团,也有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传媒学院等3所艺术院校,还有5家文化企业。剧目的演员和主创,既有国有文艺院团的专业演员、编剧、导演,也有艺术院校的老师、学生,还有一些“玩票”的戏剧爱好者。
小剧场剧目创作繁荣的背后,是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推动。
2021年底,在疫情还没消散的时候,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江苏小剧场建设提供政策指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已连续两年开展认定工作,共认定江苏省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各20个,有力推动了全省各地小剧场建设,也有效调动了文艺院团创作小剧场剧目的积极性。
2021年5月成立的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迄今为止,已孵化69部原创剧本和24部原创剧目,成绩斐然,效果明显。本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中,有13部剧目是该中心孵化的原创作品。
在举办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的同时,3月23—26日还举办了南京“新剧荟”, 4月2—12日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在南京举行。三大活动同时举办,一个月时间连演46部小剧场剧目,充分说明江苏小剧场剧目创作与市场正在走向盛春,呈现出蓬勃向上、多姿多彩、繁花满树的良好局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